微弧氧化电解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微弧氧化电解液组成:K2SiO3 5~10g/L,Na2O2 4~6g/L,NaF 0.5~1g/L,CH3COONa 2~3g/L,Na3VO3 1~3g/L;溶液pH为11~13;温度为20~50℃;也可通过改变或调节电解液的成分使膜层具有某种特性或呈现不同颜色。阴极材料为不锈钢板;电解方式为先将电压迅速上升至300V,并保持5~10s,然后将阳极氧化电压上升至450V,电解5~10min。
两步电解法,靠前步:将铝基工件在200g/L的钾水玻璃水溶液中以1A/dm2的阳极电流氧化5min;微弧氧化产生的高温高压特性可使铝合金表面氧化膜发生相转变和结构转变。第二步:将经靠前步微弧氧化后的铝基工件水洗后在70g/L的Na3P2O7水溶液中以1A/dm2的阳极电流氧化15min。阴极材料为:不锈钢板;溶液温度为20~度为20~50℃微弧氧化电源、微弧氧化技术、微弧氧化生产线
微弧氧化抹的特点
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铝基表面陶瓷膜层具有硬度高,耐蚀性强,绝缘性好,膜层与基底金属结合力强,并具有很好的耐磨和耐热冲击等性能。微弧氧化的合适放电区间较窄,要求对放电后的电参数控制比较好,大电流、高电压对供电电源提出了高要求,由于对微弧氧化本质认识限制,使得电源的设计及制造仍停留在经验摸索层面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铝合金微弧氧化又称等离子体微弧氧化,等离子体陶瓷化或火花放电沉积技术。微弧氧化技术、微弧氧化生产线、微弧氧化电源
微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铝、镁合金表面陶瓷化处理技术,它是铝、镁合金在电解液中通过高压电场作用下的放电火花烧结,在其表面生成一层由α-Al2O3 和γ-Al2O3为主要成分并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的氧化铝(或氧化镁)陶瓷层,氧化铝(或氧化镁)陶瓷层的高硬度、高阻抗和稳定性满足铝、镁合金防海水腐蚀和高温热蚀以及改善其耐磨性等。电解液成分以食品添加剂为主,无毒无害且长效,生产过程中无需更换。
微弧氧化电流密度的选定还必须与其他工艺条件和性能要求相结合。这些工艺条件包括电解液组成和温度、基材成分、电源模式等。微弧氧化突破传统阳极氧化的限制,利用电极间施加很高的电压使浸在电解液中的电极表面发生微弧放电现象,电压的高低是影响微弧氧化的主要因素之一。2、高结合力基体原位生长陶瓷膜,膜层与基底金属结合力强,陶瓷膜致密均匀。实验表明,不同的溶液有不同的电压工作范围,如果电压过低,陶瓷层生长速度较小,陶瓷层较薄,颜色较浅,硬度也较低;工作电压过高,工件易出现烧蚀现象,生成的陶瓷层致密性较差,厚度不钧匀。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表面微弧氧化加工的日照微弧技术于2025/5/5 21:24:3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rizhao.mf1288.com/rzweihu-2860158003.html